建國以來我國金剛砂的發展及壯大
自建國以來,金剛砂在我國的發展有60多年,現在我國生產的金剛砂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那么我國早期金剛砂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?我們一起來看:
1949年底四川解放,我國技術員在樂山開始制作金剛砂,當時的金剛砂存在磨削力稍差,有些砂號均勻度不夠等缺點,需要不斷改進。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扶持下,對后來金剛砂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。
1952年中國工業器材公司西南公司又給于金剛砂廠大力支持,對金剛砂的發展生產、資金周轉、擴大銷路、產品信譽上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與影響。
接下來中國進入了第一個五年計劃,國家工業生產不斷發展,對金剛砂的需求激增,恰好1956年初國家對私營企業進行全面社會主義改造,改變了生產關系,解放了生產力,極大地鼓舞了工人的生產積極性、創造性,金剛砂的生產隨之起了巨大的變化,生產能力擴大幾倍,年產金剛砂達400噸,但仍滿足不了國家工業生產和國防建設的需要。
后經努力,1972年金剛砂年產量達到1000噸,基本滿足全國光學儀表工業、電子工業、機械工業、地質部門和科研單位的需要。金剛砂品種規格曾家棟28種,金剛砂質量顯著提高,且由于當時生產的金剛砂使用天然礦石作為原料,具有韌性強,均勻度高,磨削能力強等特點,使磨件光潔度提高很多,很瘦各單位歡迎。
由此,我國金剛砂磨料的發展不斷壯大。
現在我國有金剛砂冶煉企業200多家,年生產能力220多萬噸。加工制砂、微粉生產企業300多家,年生產能力200多萬噸。2012年,我國碳化硅產能利用率不足45%。約三分之一的冶煉企業有加工制砂微粉生產線。碳化硅加工制砂微粉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河南、山東、江蘇、吉林、黑龍江等省。
上一篇:我國各行業對鐵砂需求旺盛
下一篇:早期我國金剛砂的制備工藝研究實驗